技術 | 生料球磨機滑履稀油站的技改
引言
某公司Ⅰ號生料磨為中卸球磨機,規格為ф4.6m×(4+8)m,主電機功率為2800kW。磨機滑履原設計為南北兩臺稀油站并聯進行潤滑,在十幾年的生產中,經常出現兩臺油站回油量不平衡、滑履稀油站高壓泵缸筒與活塞間隙變大現象,給生產造成很大影響。
生料磨稀油站分為兩大系統,由低壓供油系統和高壓供油系統構成;主要有兩臺低壓齒輪泵、兩臺高壓柱塞泵,雙筒網片過濾器、油冷凝器、油箱、閥門以及供油管道,潤滑加熱系統和電器控制系統組成。低壓供油系統壓力為0.4MPa,如果主油泵不正?;蛴吐沸孤е掠蛪旱陀?.12MPa時,這時低壓備用油泵會自動開啟,為系統穩定油壓,直至油壓達到正常才停止。若兩臺泵同時啟動后油壓仍低于0.12MPa,系統會發出油壓低報警,提示技術人員系統可能出現了故障,譬如:備用泵管道閥門沒有打開、備用泵本身出現故障或溢流閥泄壓嚴重等情況,這時候生料磨就會自動停機。
生料磨稀油站高壓供油系統油壓為31.5MPa,其壓力可通過溢流閥來調節。在主電機啟動、翻輔傳或停止時,高壓泵會自動開啟,采用高壓系統供油,以使設備內部形成一層靜壓油膜,當生料磨連續運轉15min后,軸瓦和滑履上具有了一定動壓油膜,高壓泵才會停止運行,低壓泵仍繼續保持供油,以保證生料磨軸瓦、滑履的潤滑需要。冬季在開稀油站前要對油箱內潤滑油自動加熱,當油溫達到30℃時,才允許啟動生料磨主電機。
該稀油站技改前(見圖1)經常出現兩臺油站回油量不平衡、滑履稀油站高壓泵缸筒與活塞間隙變大現象。
圖1 稀油站技改前結構
2.1 兩臺油站回油量不平衡
生料磨滑履原設計為南北兩臺稀油站并聯進行潤滑,在十幾年的生產中,經常出現兩臺油站回油量不平衡,主要有以下表現:在初期啟動生料磨時,即使滑履油站油溫加熱到30℃,具備了開車條件,當啟動生料磨后,由于初始潤滑油粘度大,潤滑油回油速度慢,就會出現滑履油站一端油箱油位低或一端油位高,油位高和低報警信號會送入PLC,低油位會自動停機,高油位會報警。開機10~20min后,生料磨主電機因滑履油箱油位低問題連鎖跳機。技術人員只好調整進兩臺稀油站支管路上的平衡閥來維持油位平衡,當達到啟磨條件后再啟動磨機。如果油箱油位調整不及時,油位高低報警信號就會頻繁出現,一個班生料磨主電機會跳1~3次。生料磨的頻繁開機,不僅對2800kW的主電機造成安全隱患,還造成系統無法穩定連續運轉。該現象在冬季更加嚴重。
2.2 滑履稀油站高壓泵更換頻繁
滑履南北兩臺稀油站各擁有一臺柱塞高壓泵,額定壓力31.5MPa,排油量2.5L/min。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缸筒與活塞間隙變大,造成壓力逐漸下降,使生料磨無法啟動,必須更換。據統計僅1號生料磨兩臺滑履稀油站數年間更換高壓泵達到100多臺。
針對該稀油站存在的問題,公司對稀油站的結構和配置進行了技改。
3.1 串聯兩臺油箱
我們將滑履油站的兩臺油站油箱用直徑DN500鋼管串聯(見圖2),將兩臺稀油站合二為一,形成一個油箱,避免油位不平衡問題。此時,稀油站撤出一臺高壓泵。
圖2 串聯兩臺稀油站
3.2 更換高壓泵
改造輸油管道控制線路時,將留用的一臺高壓泵更換為額定壓力31.5MPa、排油量10L/min的高壓泵。拆除原來的高壓油泵電氣控制系統,重新布置控制回路,原油箱低壓油泵還維持原來的動力系統,繼續為滑履供油潤滑。
3.3 對電控系統實施技改
技改中,還實施了以下一系列電控技改,使系統實現中控遠程自動化控制。
(1)將稀油站控制柜內所有斷路器全部合上,并將控制柜面板上“控制方式”開關SAl設定到“PLC控制”位置(”DCS控制指示”燈亮)、“主泵選擇”開關SA2設定到“1#泵”或“2#泵”位置,這是所選的泵將作為主油泵即開始啟動運行。PLC根據油壓、油位、油溫等信號自動啟停備用泵、電加熱裝置等設備,自動調整整個油站的運行狀態,并可通過控制柜面板上的指示燈及DCS信號對運行狀態進行檢測。
(2)油箱油溫通過電接點雙金屬溫度計在油箱溫度≥50℃時將報警信號送入PLC,再由PLC控制其他相關設備。使用鉑電阻測量油箱出油口溫度,信號接入溫度控制儀,當出油溫度≤30℃時,不允許啟動主電機;當出油溫度≥40℃時上限報警,冷卻器開始工作,報警信號送PLC;當出油溫度≥60℃時上上限報警,停主機,報警信號送PLC。
(3)當電機過載、出油溫度上限報警、油位上限報警、雙筒網式濾油器進出口壓差≥0.15MPa報警其中任意一個信號發出,PLC發出輕微故障報警信號,對應指示燈亮。當油泵出口油壓下下限報警和油位下限報警信號其中任意一個信號發出,PLC發出嚴重故障報警信號,同時停止主機運行。稀油站正常工作無報警時,控制柜面板“稀油站正常”綠燈亮,同時將此信號送DCS系統。
技改后稀油站的結構圖見圖3。
圖3 稀油站技改后的結構圖
本次技改后,生料磨開始生產運行至今已有4年多,滑履稀油站未發生過一次故障,高壓泵也未損壞。本次技改達到預期目的,不僅給公司節約了成本,穩定了生料磨的運行,還獲得了河南省建材行業技術革新二等獎。
作者:王瑋1,于海峰2,候長江3
來源:《1新鄉平原同力水泥有限責任公司;2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3.鶴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測試中心》
微信公眾號:備件網(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