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丨關注有害成分對窯筒體的傷害 原創
需要注意的是,鋼材的脆性破壞,由于在加載后無明顯變形,破壞前無預兆,這種破壞是鋼材內部實質性的,這種事件在窯筒體不是太薄的情況下即能發生,不易提前發現,因此脆性破壞危險性很大。
眼下,各公司的年底整修臨近,希望各公司認真檢查一下自己的窯筒體受到有害成分的腐蝕情況。特別對原燃材料氯和鉀都高的公司,要注意一下窯筒體材質的脆性變化,必要時可請專業廠家進行微創性抽芯取樣檢驗。
1、兩起深刻的教訓
這里有一張非常慘烈的照片,如圖1所示。時間:“最近幾年”,地點:“中原大地”,公司:“是誰并不重要”。
從圖1上看,窯筒體不是韌性被撕裂的,而是脆性被碎裂的;這個窯筒體不像是鋼質的,而像是陶質的。
以前,筆者孤陋寡聞,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以后,筆者也不想再看到或聽到了,但愿這是一個“空前絕后”的案例;現在,把它收藏起來,讓我們大家共同接受這個深刻的教訓。
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這起事故無法做詳細的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窯筒體是鋼質的,絕不是陶質的,而且是國內非常正規的、在水泥行業有大量業績的、某國有大型企業生產的。
圖1 某甲公司在升溫過程中的惡性事故
從碎裂的表象看,很可能是氯鹽在鋼材中滲透的結果。有無據可查的說法是,該公司在近年為了降低成本,曾大量采用過工業廢渣配料,難保沒有有害成分,包括氯鹽和鉀鈉。
這起事故發生在檢修后、開窯前的升溫過程中,已經非常脆弱的窯筒體可能是事故的內因,而過急的升溫則是導致事故的外因,不當的升溫過程充當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關研究表明,氯離子對鋼材不但有“氧化反應”和“電化反應”的危害,而且可以在碳鋼中滲透,并吸收鉀離子生成KCl,形成KCl多孔片層。
無獨有偶,正當大家對上一個甲公司的管理竊竊私語的時候,就在附近的另一個乙公司,窯筒體也發生了碎裂,如圖2所示。只是該國有公司的管理相對規范,事故沒有那么慘烈而已。
該公司先用拉板把開裂的筒體拉起來,但最后還是更換了這一節窯筒體。什么原因,“說不清楚”,但也從銹蝕層(見圖3)中檢測出了“較高的”氯離子,該公司也是快速升溫投料的積極倡導者。

圖2 某乙公司5000t/d窯換下的窯筒體
圖3 某乙公司5000t/d窯筒體的銹蝕層
滲透在碳鋼中的KCl就相當于人肌體內的癌細胞,就會大幅度的降低鋼材質量,變得很脆,很易碎裂。
圖4是由奧地利奧鎂耐火材料公司的《窯筒體銹蝕》資料整編而成,能夠看到鋼板被氯離子腐蝕后的內部結構,僅供參考。

圖4 由奧鎂公司《窯筒體銹蝕》資料整編的參考圖
2 、但愿第三次真能“絕后”
吾非圣人,人微言輕,美好的愿望總是落空。筆者希望甲公司的窯筒體碎裂事件能夠“空前絕后”,但一年以后不幸又出了個丙公司。某年某日,一則消息在網上傳開:
“X日,泉興中聯水泥1#窯發出一聲響,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后發現,水泥窯窯體發生爆裂。據水泥人網了解,該事件發生的前兩日,泉興中聯水泥就已經采取了停窯措施,水泥窯爆裂時,該生產線并沒有在運轉。” 泉興中聯水泥1#窯窯筒體碎裂的現場如圖5所示。

圖5 泉興中聯水泥1#窯窯筒體碎裂現場
報道說“該事件發生的前兩日,泉興中聯水泥就已經采取了停窯措施”。但不知他們發現了什么能夠提前兩天停窯,也不知他們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減輕了事件的危害。
報道說“據業內人士分析,一般造成窯體爆裂的原因有多方面,例如筒體氧化腐蝕、原燃材料有害成分高、筒體扭矩力過大、材質問題等”。希望該公司能夠實事求是的認真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讓整個水泥行業汲取教訓,不再有類似的事件發生。
從甲公司和丙公司的事故情況來看,兩次事件都發生在停窯以后,都處于非運行狀態,所不同的是一個在升溫過程中、另一個在冷卻過程中。共同點:一是都處于停窯狀態,窯筒體的溫度比生產中低得較多,其工況韌性降低、脆性增大;二是都受到熱脹或冷縮的影響,幾十米長、幾百噸重的窯筒體在熱脹冷縮中將產生很大的內應力,這個內應力的破壞作用不可小視。
在窯筒體材質正常情況下,內應力的破壞應該先從筒體的薄弱處撕開,破壞表象應該相對整裝、規則;而現場情況卻是不規則的碎裂,碎裂斷口平齊,呈有光澤的晶粒狀,這符合脆性破壞的性狀。
引起鋼材脆性破壞的因素有:化學成分、冶金缺陷(偏析、非金屬夾雜、裂紋、起層)、溫度(熱脆、低溫冷脆)、冷作硬化、時效硬化、應力集中、同號三向主應力狀態。
但對一條已經運行了10年、開停了無數次的窯來講,幾乎可以排除所有投產前的因素為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材質在使用中出了問題,窯筒體的沖擊韌性降低了、脆性增大了。兩臺窯都是正規大型機械企業的產品,材質再差也不至于如此,材質在使用中變差的可能性較大。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窯筒體的材質變差呢?具體原因一時還難以說清,但這符合“奧鎂公司《窯筒體銹蝕》資料”的一種結果:滲透在碳鋼中的KCl,會導致碳鋼在結構上形成多孔層片,大幅度的降低鋼材質量,變得很脆,很易碎裂。參見圖4。
作者:賈華平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tougao#cement365.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