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某廠提高ф3.8m×12m水泥磨產量的技術措施
前言
某廠2000t/d新型干法生產線的水泥粉磨由兩臺ф3.8m×12m閉路磨承擔,設計產量425R水泥為65t/h,525R水泥為55t/h。但自生產以來,磨機產量一直達不到設計能力,425R產量在60t/h左右,525R在40t/h左右。為此,我們對1號水泥磨采取了一系列技術改造措施,使磨機臺時產量大幅度提高,425R達到73.5t/h,525R達到54.0t/h。現作一簡單介紹,僅供參考。
一、工藝流程簡介
ф3.8m×12m水泥磨磨機分粗磨倉和細磨倉,物料從磨機進料裝置喂入,經過磨機中空軸進入粗磨倉,然后經雙層隔倉板進入細磨倉,最后從出料篦板、出料中空軸進入出料裝置并被排出。排出的物料經斜槽、提升機進入選粉機內進行分選,成品由單倉泵送到水泥庫,粗粉送回磨頭繼續粉磨。出磨氣體經出料罩進入粗粉分離器,氣體排入大氣。收下的成品送入單倉泵,工藝流程圖見圖1
圖1 ф3.8m×12m水泥磨工藝流程
2.1 改變磨機襯板,提高一倉破碎能力
該磨機原設計一、二倉均采用角螺旋分級襯板,其平均有效內徑為3.435m,一 、二倉有效長度分別為4.75m和6.75m,有效容積分別為44.02m3和62.55m3。我們認為一倉采用角螺旋分級襯板提升鋼球能力較差,沖擊破碎能力無法發揮,造成二倉研磨能力起不到有效作用,致使磨機臺時產量上不去。因此我們決定在一倉采用階梯襯板,以提高沖擊破碎能力,并將雙層隔倉板位置朝一倉移動0.5m。二倉繼續采用角螺旋分級襯板。改造后,一倉平均有效內徑為3.63m,有效長度為4.25m,有效容積為43.98m3;二倉平均有效內徑仍是3.435m,有效長度為7.25m,有效容積67.2m3,改造后有效容積增大4.61m3。
2.2 調整研磨體級配,確定合理的配球
表1 入磨熟料顆粒級配
磨機的研磨體級配直接關系到磨機的粉磨效率,影響磨機臺時產量的高低。根據該廠入磨熟料顆粒級配(見表1),結合磨機襯板型式的改變、倉位的移動,我們對研磨體級配作了相應的調整(見表2),增大一倉平均球徑,降低二倉平均球徑,優化一、二倉填充率。
表2 調整前后研磨體級配
2.3 改造選粉機,提高選粉效率
水泥磨配套ф4m旋風式選粉機,其選粉效率在30%左右,循環負荷在350%左右,選粉效率低,循環負荷高,造成磨內過粉磨現象嚴重,粉磨效率下降,操作參數不穩定,水泥細度偏粗,系統處于不正常狀態。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對選粉機結構進行了重大技術改造:(1)拆除原來36片輔助風葉、改成分級圈,替代原輔助風葉起分離作用。分級圈高速旋轉,產生強大的旋流及切向剪切作用,使物料分散性好且分級強度高。(2)在分級圈上部設置蓋風筒,固定在選粉機殼體上,防止氣流從分級圈與選粉機殼體間通過,迫使氣流從分級圈通過。(3)在分級圈外側設置小風葉,小風葉隨分級圈高速運轉,形成正壓,使氣流從分級圈通過,防止短路。(4)在選粉機錐體部分增設錐形內筒,提高該處風速,避免了塌料。選粉機改造后內部結構見圖2。
圖2 改造后選粉機內部結構
改造后,系統循環負荷趨于正常,選粉效率大大提高,產品細度篩余值大大降低,水泥顆粒級配更加合理,而且系統操作穩定,便于生產控制(見表3、4)。
表3 選粉機改造前后的參數對比
表4 選粉機改造前后水泥成品顆粒級配對比
2.4 改進密封
系統漏風是影響磨機產量的重要因素,根據生產實踐,我們對選粉機密封進行了改進。選粉機原設計6個小旋風筒,1個大選粉室,下料口均采用重錘翻板閥鎖風。翻板閥軸兩端用軸承連接,由于軸與軸套間配合不當,翻板閥動作不靈活,處于常開狀態,漏風相當嚴重。為此,我們對大選粉室粗粉重錘雙翻板閥進行改造,在軸的兩端安裝滾動軸承(見圖3),并把原重錘單重由29kg減至18kg,以便調節。改后重錘閥動作靈活,每分鐘閃動20次左右。對6個小旋風筒下料口重錘翻板閥采取定期清洗和加油,認真調整,保證其動作靈活,強化鎖風效果。
圖3 選粉室重錘翻板閥改進情況
2.5 定期清倉及補球
磨機在運轉過程中,研磨體會逐漸消耗,通常采用補充大鋼球的做法以保證裝載量。但磨機運轉一定周期后,雖然定期添補鋼球,也不能保持原來的級配比例,同時物料中會混入一些鐵渣進入磨內。另外,由于長時間磨損,小鋼球也會變得過小,并且會破裂,這些都將影響粉磨效率,因此必須定期進行清倉。該廠根據生產實際情況,規定水泥磨清倉周期為十個月,當研磨體消耗量達到總裝載量的5%時,就應進行補球。
2.6 加強技術管理和操作培訓,統一三班操作
(1)加強中控操作技術管理,組織操作員學習培訓,提高操作水平。要求穩定操作,堅持小調整,嚴禁大起大落。
(2)加強磨機收塵器及選粉機收塵器的日常維護管理,確保系統通風。
(3)確定合理的操作參數控制范圍,制定中控室操作規程,三班統一操作,生產控制逐步實現標準化、規范化。
作者:王振海,張超,趙虎,張永謀
來源:《陜西耀縣水泥廠》
中國水泥備件網微信公眾號(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