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延長窯口澆注料使用周期的經驗
引言
某公司5000t/d熟料生產線2010年6月投料,回轉窯窯口澆注料自2012年中修以來使用周期均低于6個月,最短的只有2個月,嚴重影響窯的安全運行與經濟效益。2014年10月檢修時公司對窯口擋磚圈進行優化改造后,使窯口澆注料使用周期大大延長,降低了維修成本,取得較好的效果。本文結合本次窯口擋磚圈的優化,總結延長窯口澆注料使用周期的經驗。
該5000t/d熟料生產線窯口部位耐火材料配置為:前0.6m采用窯口專用澆注料,之后砌2m窯口硅莫紅磚,窯口擋磚圈材質為普通碳鋼,高度有直徑90mm的焊接孔,窯口護鐵及擋磚圈上焊接高度160mm、直徑12mm的Y型錨固件,護鐵端面焊接高度80mm、直徑12mm的V型錨固件,如圖1。
圖1 窯口耐火材料原始配置
從2012年7月開始,在多次停窯檢修時均發現窯口第一環硅莫紅磚有被明顯剪切的現象,導致與其相鄰的窯口澆注料受損(分別見圖2、3、4),嚴重時導致窯口護鐵燒損掉落,造成窯筒體變形。
圖2 2012年7月窯口第一環硅莫紅磚和澆注料局部受損
圖3 2013年2月窯口澆注料被整體向前推出70m,露出擋圈
圖4 2014年7月窯口澆注料和第一環硅莫紅磚大面積受損
從停窯檢查結果看,窯口澆注料出現問題的地方,與其相鄰的第一環硅莫紅磚也會出現問題,耐火磚是從與擋磚圈高度平齊的位置被攔腰切斷,只剩下50mm左右厚的殘磚,致使擋磚圈和窯口護鐵暴露在高溫下燒損變形,增加維修成本。經分析,造成此類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如窯口磚、窯口澆注料的材料及施工質量不達標;窯內第二道擋磚圈位置偏后或焊接質量不合格,造成第一道擋磚圈承受的擠壓力偏大,巨大的擠壓力傳遞至第一環硅莫紅磚上造成磚體受損;窯口擋磚圈焊接質量不合格,在高溫環境下發生位移或變形等。其中窯口澆注料的材料質量及施工質量較為關鍵,公司此后更換過不同廠家生產的窯口專用澆注料,也加強了施工質量監管,但此種現象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2014年10月20日停窯時發現窯口擋磚圈掉兩塊,窯筒體0~0.8m局部發生變形,筒體向內凸出,造成此處窯口磚無法砌筑。為保證耐火磚施工質量,延長窯口澆注料使用周期,公司決定對窯口擋磚圈和澆注料施工方案進行改進。
(1)保留0.6m處的窯口擋磚圈,拆除窯筒體變形量較大部位的前兩環硅莫紅磚,在1.0m正常筒體處再焊接一道擋磚圈,緊貼第三環硅莫紅磚,新擋磚圈材質、尺寸與現有的相同(即普通碳鋼,高度50mm,寬度170mm),擋磚圈兩側及中間孔洞與窯筒體連接處滿焊,這樣可進一步提高窯筒體剛度。
(2)增加一道擋磚圈后,窯口澆注料長度從0.6m延長至1.0m,覆蓋新擋磚圈,避免了砌磚難的問題,澆注料施工量由5.5t增加至9t。
(3)在窯口兩道擋磚圈之間的筒體上焊接高度200mm、直徑12mm的Y型錨固件,窯口護鐵端面改用高度100mm、直徑12mm的Y型錨固件焊接,端面澆注料厚度增加至120mm,錨固件使用A402耐熱鋼焊條焊接,如圖5。
圖5 窯口耐火材料施工改進圖
(4)窯口澆注料施工時,按照每三塊模板(每塊模板寬度300mm)放置一道5mm的膨脹縫,膨脹縫長度須延伸至端面;制作模板前在硅莫紅磚側面刷一層2mm瀝青,既可防水,又可作為膨脹縫,吸收內部膨脹應力;在澆注料攪拌時嚴格控制加水量,以表面少量返漿為宜,使用振動棒振實。以模板表面少量返漿為宜。
(5)需要注意的是,與新擋磚圈相鄰的兩環硅莫紅磚必須為完好的整磚,不能使用加工磚或鎂磚,以保證磚的強度。現場施工情況見圖6。
圖6 現場施工圖
通過此次改進,窯口澆注料從2015年10月底使用至2016年8月底,窯口澆注料使用周期達到10個月。期間澆注料及窯口護鐵未進行過維修,窯筒體變形量也未擴大。實踐證明,延長窯口澆注料長度(建議0.8~1.0m),在窯口增加一道擋磚圈,可使澆注料整體強度有所提高,筒體剛度增強,從而有效保護窯口護鐵、擋磚圈、窯筒體,避免其燒損變形增加維修成本,雖然增加了窯口澆注料使用量,但保障了窯的安全運行和經濟效益,改進效果明顯。
作者:涂順祖,李天杰
來源:《江西永豐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備件網(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