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水泥散裝計量系統改造實例
前言
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雙重推動下,水泥等粉料散裝產業發展迅速,但在整條水泥生產線中,水泥等粉料散裝環節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最低、工人工作環境最差。散裝環節普遍以人工操作為主,存在效率低、受人為因素干擾大、工人勞動強度高、安全事故頻發等諸多問題。這一方面是由于散裝與計量環節分離且計量與控制手段落后,導致裝車難以精確定量,為避免超載,單車重復裝卸的情況較為普遍,特別在道路限載檢查嚴格地區,這種現象格外突出;另一方面是粗放控制和管理帶來的二次揚塵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成為制約水泥廠綠色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冀東水泥重慶璧山有限責任公司為了加強水泥出廠的管理,采用了ERP智能發運系統,以實施對散裝水泥的裝車、過磅、出廠實行“一卡通”的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本文就此作一總結介紹。
該廠散裝系統共有三個散裝倉,每個倉的有效容量400t。原設計是在倉底出料口設置一個充氣分料箱,分別通過氣動閘閥和電動流量閥將水泥送至兩個散裝頭(圖1中虛線部分)。但在實際使用中,因閥門開口太小,出料不暢,流量不能滿足裝車的需要。后用戶將出料口移至倉體錐部(圖1中實線部分),以加大料流速度,但下料量仍不理想,還經常需要加壓縮空氣助流,跑冒現象經常發生。而且,裝車過程全部是人工現場操作,工作環境差,且裝多裝少全靠經驗,裝滿溢出的現象屢見不鮮,不但加大清掃的工作量,而且污染了環境。
圖1 改造前的計量散裝系統
冀東公司要求對原有散裝系統進行改造,實現現場無人操作和定量灌裝。冀東集團在散裝計量系統曾采用過地磅和沖板流量計,但地磅計量系統投資大、土建施工局限性大、磅下排水排灰難度大;而沖板流量計雖然安裝方便,但精度很低。因此,這次冀東重慶大區不考慮地磅和沖板流量計方案,選用了中建材(合肥)機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公司”)的集散裝和計重于一體的ERP智能發運系統。
2.1 工藝設計
我公司根據該企業的具體工藝情況,進行了針對性的開發設計。首先,為了保證系統下料穩定暢通,并滿足增加計量設備的安裝空間,設計中將倉的錐部割掉一部分以抬高倉底板,并在倉內增加充氣箱;然后,在倉底出口下設置了一個充氣分料箱,分別通過氣動閘閥和電動流量閥將水泥送至兩個散裝秤,再通過散裝頭裝車。收塵設備仍然使用原有的倉頂收塵器作為散裝機收塵器。改造后的計量灌裝系統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工藝現狀(見圖2),以避免了更多的設備投資。
圖2 改造后的計量散裝系統
2.2 核心裝備及其性能
該散裝計量系統的核心設備是采用了新型科氏力秤。該秤的技術特點是:
(1)測量原理先進。利用“科里奧利”力測量每一個瞬時扭矩,從而測出實際瞬時流量;與傳統的測量原理不同,質量流的直接測量不受任何外力散裝計量系統影響,對風壓、風力的變化等干擾因素不敏感;計量系統運行及其穩定、可靠。
(2)計量精度高。正常工作狀態時,計量精度≤5%,可用于商業貿易計量。
(3)計量穩定性高。測量不受任何外力影響,軸扭矩反饋控制速度僅為100ms;進料通暢,出料順利,尤其適用大流量粉體物料的計量;目前設計的科氏力秤已達800m3/h。
(4)系統密封性好,不需配套收塵設施,環保性能好;而且設備體積小,不需做基礎,土建、安裝費用低,另外,維護量小,維護成本也低。
2.3 控制系統設計
該系統采用PLC控制系統對散裝過程進行全程監控,而且還能與ERP管理軟件結合,進行整個散裝水泥發運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包括讀卡、裝車、計重及結算等系列控制;并對原散裝發運環節存在的管理漏洞進行了堵塞,防范了各種作弊現象;還可通過遠程服務平臺對系統進行遠程診斷,甚至可修改軟件,從而大大縮短了服務時間,充分體現了“即時服務”的概念。
散裝車讀卡后,車號、裝載量等數據即輸入系統,操作員只要放好散裝頭后,通過一鍵操作,系統即可自動完成放料、計量、停料的整個裝車過程,并且將車號、設定裝載量、實際裝車量、裝車時間等數據記錄在案。同時,現場安裝有攝像頭,可通過視頻觀察停車位置和進行散裝頭的上下控制。在散裝控制室里一個人可以控制多臺散裝機,從而提高了人員生產率。
三、改后運行效果
(1)散裝速度快、計量精度高。散裝計量系統投運后,灌裝35t水泥只用時5~8min,98%的灌裝精度都在1%以內,從而實現了散裝水泥一次灌裝到位,提高了散裝發運效率,得到了業主的認可。
(2)工作環境大大改善。裝車時現場灰塵少了,操作員在控制室通過鼠標即可完成裝車,定量裝車杜絕了因操作不慎料滿溢出的現象,也消除了駕駛員為避免超載罰款重復裝卸的情況。
(3)提高了散裝機的使用效率和系統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并提高了企業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企業的社會形象。
(4)消除了出廠水泥誤差的人為因素,堵塞了水泥發運管理的各種漏洞(如防止作弊現象,減少產品流失),從而提高了公司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
作者:劉禮龍
來源:《天津南極星隔熱材料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備件網(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