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生料飽和比過高或過低故障的處理
生料飽和比過高故障處理
——主要現象
(1) 各級旋風筒出口溫度降低,其降溫順序按生料運動方向依次為:C5→C4→C3→C2→C1。
(2)分解爐出口溫度降低。分解爐系統中分解爐中部最早開始降溫,開始降溫時間較C4筒出口稍晚,但降溫速度較其他部位均快。
(3)預熱器后風管、高溫風機進風口、增濕塔進風口、電收塵器進風口及主排風機進風口溫度降低,但降溫速度較慢。
(4)窯尾溫度降低。
(5)其他參數無明顯變化。
——處理步驟
(1)增加分解爐噴煤量,即選擇“增煤”,再選擇“增加500t/h。
(2)增加窯頭噴煤量,即選擇“增煤”,再選擇“增加50t/h。
(3)降低窯速。
(4)主排風機進口閥門開度增大5%,即選擇“增大”,再選擇“增大5%”。
(5)通知有關部門檢查配料系統,調整生料配比。
——分析與討論
(1)本故障為調節性故障。
(2)因生料飽和比過高,造成吸熱量多,料難燒,系統溫度降低。
(3)操作人員要根據溫度變化,準確判斷、及時處理,防止溫度降得太低,出現質量事故,甚至被迫停窯。
(4)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入預熱器生料中的CaO含量波動控制范圍為±3%(或CaCO3含量波動控制范圍為5%)。以入預熱器生料中的CaCO3含量增加5%計算,導致生料飽和比過高,所增加的CaCO3分解需要增加的燃料量為: M=M1·H/Q=G3·﹠·H/Q =130×1000×5%×1655÷21000
=512(t/h) (取500t/h)
式中:M—由于生料飽和比過高而需要增加的燃料量(t/h);
M1—由于生料飽和比過高,導致入預熱器生料中的CaCO3增加量(t/h);
G3—生料喂料量(t/h);
﹠—生料中的CaCO3含量變化量(%);
H—CaCO3分解反應熱效應(1655kJ/tCaCO3);
Q—燃料收到基低位發熱量(21000kJ/t煤)。
其中: M1=G3·﹠
(5)在加煤、加風過程中,應根據溫度變化循序漸進,一次調節幅度不應過大,避免引起較大波動。
生料飽和比過低故障處理
——主要現象
(1)各級旋風筒出口溫度升高,其升溫順序按生料運動方向依次為C5→C4→C3→C2→C1。
(2)分解爐出口溫度升高,在分解爐系統中分解爐出口最早升溫。開始升溫時間較C4筒出口稍晚,但升溫速度比其他部位均快。
(3)預熱器后風管、高溫風機進風口、增濕塔進風口、電收塵器進風口及主排風機進風口溫度升高,但升溫速度較慢。
(4)窯尾溫度升高。
(5)窯電機電流增加。
(6)其他參數無明顯變化。
——處理步驟
(1)減少分解爐噴煤量,即選擇“減煤”,再選擇“減少500t/h”。
(2)減少窯頭噴煤量,即選擇“減煤”,再選擇“減少50t/h”。
(3)主排風機進口閥門開度減小,即選擇“減小”,再選擇“減小5%”。
(4)通知有關部門檢查生料配料系統或調整生料配比。
——分析與討論
(1)本故障為調節性故障。
(2)因生料飽和比過低,造成吸熱量少,料易燒,系統溫度升高。
(3)操作人員要根據溫度變化,準確判斷、及時處理,防止溫度升得太高,出現質量事故,甚至造成設備損壞。
(4)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入預熱器生料中的CaO含量波動控制范圍為±3%(CaCO3含量波動控制范圍為±5%)。以入預熱器生料中的CaCO3含量減少5%計算,則由于生料飽和比過低,所減少的CaCO3分解需要減少的燃料量為:M=M1·H/Q=G3·﹠·H/Q =130×1000×5%×1655÷21000=512(t/h) (取500t/h)
式中:M―由于生料飽和比過低而需要減少的燃料量(t/h);
M1―由于生料飽和比過低,導致入預熱器生料中的CaCO3減少量(t/h);
G3―生料喂料量(t/h);﹠―生料CaCO3含量變化量(%);
H―CaCO3分解反應熱效應(1655kJ/t);
Q―燃料收到基低位發熱量(21000kJ/t煤)。
其中: M1=G3·﹠
(5)在減煤、減風過程中,應根據溫度變化循序漸進,一次調節幅度不應過大,避免引起較大波動。
來源《水泥瞭望臺》
中國水泥備件網微信公眾號(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