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降低水泥粉磨電耗的改造實踐
前言
某公司現有水泥磨7臺,粉磨工序電耗總體偏高,各磨機系統配置見表1,通過采取一系列技改措施后,系統電耗明顯降低?,F以2號水泥磨為例對技改情況進行介紹。
2號水泥磨系統 2017 年 1~9 月平均電耗為33.80kW·h/t,通過改善輥壓機做功、調整研磨體級配、降低裝載量、加強粉磨工藝管理等,電耗降至29.02kW·h/t。
一、2號水泥磨系統改造前的運行情況及存在問題
2號水泥磨2017年1~9月的運行情況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2號水泥磨主電機電流、水泥粉磨工序電耗偏高,選粉機選粉效率偏低,循環負荷偏高。該磨機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入輥壓機物料粒度偏粗。
(2)輥壓機穩料倉下料管未設置1.5~2m的垂直直管,輥壓機輥面磨損嚴重。
(3)入磨物料細度偏粗。
(4)磨機主電機負荷高,變形鋼球多。
(5)磨尾除塵器處理風量偏小,影響磨尾O-SEPA選粉機選粉效率。
(6)配料秤計量不穩定。
(7)粉磨工藝管理不完善。
2.1 降低入輥壓機混合料粒度
2號磨混合料由濕石煤渣、干石煤渣、砂巖、石灰石和選礦粉等組成。濕石煤渣、干石煤渣、砂巖和選礦粉等物料經鏟車混合后,先入PCF1616破碎機破碎,再入烘干機烘干,最后入混合料配料庫。石灰石經PCF1616破碎機破碎后直接入石灰石配料庫。
進廠砂巖水分偏高,破碎機篦縫偏大(12cm),出破碎機粒度最大的原料為石灰石。為降低物料粒度,一方面控制進廠砂巖的質量,一方面將破碎機篦縫降至6cm。為保證生產的正常穩定運行,需定期檢查錘頭磨損情況,及時進行錘頭翻面和更換;加大破碎機內部襯板和排鐵門檢查頻次,及時消除漏料,減小入輥壓機混合料粒度,避免輥壓機磨輥遇大塊物料被瞬間撐開,大量物料未受擠壓的情況。
2.2 改善輥壓機擠壓效果
對于ϕ4.2m×13m的水泥磨來說,RP140-110輥壓機處理物料能力偏弱,另外,由于輥壓機穩流倉下料管存在一定的設計缺陷,料倉錐體下料口與輥壓機進料口不在同一條中心線上,導致出輥壓機細粉量不能滿足磨機需求,影響粉磨系統產量。
經研究,決定對輥壓機穩流倉下部錐體和垂直段下料管進行改造,改造后垂直段下料管長度達到1.5m;對磨損嚴重的輥面清理后重新堆焊;恢復使用輥壓機喂料裝置,使輥壓機壓力穩定在 8.5~9.5MPa之間。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出輥壓機物料0.08mm篩篩余由83.6%下降至77.3%,輥壓機負荷由57%上升至65%,擠壓效果明顯改善。
2.3 降低入磨物料細度
通過改進V型選粉機布料裝置,修復V型選粉機內部揚料板和導風板,清理V型選粉機系統旁通放風收塵器和風管,及時排出系統水汽。結合前述提高輥壓機擠壓效果的改造措施,入磨物料0.08mm篩篩余由38%下降至30%。
2.4 改善磨機研磨體級配和工況
將磨損嚴重的2號磨第2、3、4圈磨尾篦板從內向外進行更新,防止磨尾篦板堵塞。一倉倒倉清理鋼球,同時挑出部分ϕ40mm~ϕ50mm大球,平均球徑控制在ϕ28.5mm,鋼球填充率由31.46%降至28.38%;二倉加入新鋼球配球,加球情況如下:ϕ20mm20t,ϕ17mm66t,ϕ15mm63t,合計149t,平均球徑為16.56mm,鋼球填充率由33.05%降至28.09%。
雖然磨機研磨體裝載量下降,但研磨能力增強,主電機電流由198A降至178A,電機負荷下降8%。同時,消除了碎研磨體堵塞磨尾篦板的現象。
另外,為避免粗顆粒物料和雜物進入2號磨二倉堵塞磨尾篦板,更換磨機一倉至二倉中心通風圈篦板,篦縫由10mm降低至4mm。
2.5 提高磨尾O-sepa選粉機的選粉效率
將磨尾收塵器中間4排收塵濾袋的長度由3.0m改為3.5m,增加過濾面積320㎡,減小收塵器阻力。定期檢查和維護選粉機進料斜槽和磨尾收塵器工作情況,保證循環負荷穩定在170%左右。更換磨尾O-SEPA選粉機內部導風葉片和密封圈,選粉機選粉效率由50.01%上升至60.20%。
2.6 定期標定配料秤
每班檢查庫底配料秤,及時清理積料,計量配料秤每月標定一次。當配料秤計量顯示異常時,增加標定頻次,確保計量準確性,以利于指導生產。
2.7 完善磨機工藝管理
完善《水泥磨工藝管理規范》,推進精細化管理,優化中控操作方法,加強質量管理部門和粉磨車間的溝通;規范輥壓機輥面、邊側板檢查和維護頻次,規范工藝參數(包括出輥壓機物料粒度、入磨物料粒度、V型選粉機分選效率,出磨物料細度、回粉細度、成品細度、磨機選粉機效率、循環負荷等)、主機設備負荷(輥壓機負荷、磨機負荷、風機負荷等)等檢測(采集)頻次,規范磨內檢查、篩余曲線制作頻次。
通過優化輥壓機、磨機系統的參數配置,加強粉磨設備和工藝管理,結合日常優化改進,2號水泥磨系統水泥粉磨工序電耗由改造前的33.80kw·h/t下降至改造后的29.02kw·11/t,本次技術改造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作者:邢愚,戴建盛,樓美善
來源:《浙江虎鷹水泥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備件網(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