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淺談燒成系統工藝事故的預防
引言
當前,4000t/d及以上熟料生產線占主導地位,隨著窯徑、爐徑、預熱器及下料管管徑的加大和持續優化,工藝事故不斷下降,系統穩定性增強,窯連續運行天數指標不斷刷新,但大多數水泥企業仍然達不到年度零工藝事故。每起工藝事故均會造成生產成本急劇升高,同時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極大,因此有必要對工藝事故進行預防控制,力爭實現全年零工藝事故。筆者結合近年來針對工藝事故產生的原因,及采取的局部技改和運行控制措施,取得了實效,現進行總結,供同行參考。
1.1 預熱器結皮、堵塞事故的預防
預熱器結皮、堵塞原因較多,常見的有:掛片損壞脫落、結皮脫落、翻板閥卡死或脫落、原料或煤堿、硫、氯等有害成分高等等方面。此類事故涉及到的因素多,預防難度大,必須通過強化監控、局部技改和操作配合到位才能實現。
(1)強化監控方面。下料管堵塞部位基本上都在翻板閥上部,翻板閥到旋風筒錐體距離較長,若等錐體部位負壓表開始變小時,堵塞已經比較嚴重了,空氣炮排除堵塞的效率降低,監控比較滯后,起不到提前預警的作用。該公司對C₄、C₅下料管上安裝負壓表,提前預警,強化監控。若有變化,立即啟動下料管處的空氣炮,進行物料疏通。
文獻指出,影響預熱器結皮和堵塞的原因主要是生料和燃料中含堿、硫和氯等有害成分的“內部循環”。內部循環大小用“循環系數”表示,即入窯煅燒物料中的堿含量與喂入預熱器前生料中堿含量之比,約為1.5~3.1。生料中氯含量大于0.2g/kg熟料,堿含量大于20g/kg熟料,就必須采取措施,否則有結皮的危險。
文獻沒有對硫含量進行說明。根據公司檢測結果,C₅下料管取樣,硫含量必須控制在2.5%以內,否則結皮風險較大,但很多水泥廠沒有對此項進行檢測。因此,每周內必須進行一次氯、堿、硫成分的檢測,增加監控預警。若發現超標,可以對有害成分的原料進行調整。
(2)局部技改方面。因維護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堵塞事故也占有一定比例。從頻次和性質來看,主要是耐熱件損壞脫落較多。其實內筒損壞原因很好分析,目前旋風筒內筒大多是用耐熱鋼加工成掛件結構,為了便于安裝,每塊面積較小,精度粗糙。這樣組裝好的內筒存在孑L隙多而且大的缺陷,在高溫高粉塵濃度和高風速的工況下,內筒材質薄弱處極易斷開掉落。因此采購內筒時,應選擇加強型,每塊掛片尺寸要大要厚,掛鉤從每塊2個點,改為上下整體扣式,提高精度。
1.2 窯結圈、結蛋事故的預防
從本質上看窯結圈、結大塊、結蛋現象均屬于窯皮演變的范疇,可以歸屬一種故障類型。窯在正常運行時,當窯溫和熟料成分特別是液相含量和成分穩定時,窯皮能不斷地自行粘掛和脫落,以保持相應的穩定厚度。但一旦失去平衡,如液相過多、窯溫偏高或鐵含量顯著增大,液相就可能變稀,其包裹的熟料顆粒不再隨窯壁運動,而是十分牢固地粘附在窯壁上,逐漸增厚并形成結圈。結圈一旦形成,再進一步惡化發展,結蛋現象就極有可能發生。因此,若解決結圈問題,結蛋現象將不會存在。
目前控制結圈局限于對液相量的控制,處理方法也局限于冷熱交替煅燒。從生產實踐看,這種控制和處理方法效果差,達不到預防控制和及時處理的目的。
(1)結圈預防控制指標和控制值。水泥熟料在煅燒溫度下會出現一定量的以C₃A、C₄AF為主的液相,并且溶有fCaO和C₂S等。熟料液相量是形成窯皮的基本因素,C₂S的溶入促進窯皮強度的增大,Fe₂O₃能顯著降低燒結溫度和液相粘度,三者都促進窯皮的形成。因此,結皮值是控制結圈的指標,結皮值=熟料液相量+0.2C₂S+2F,結皮值一般控制在33~37之間,當結皮值大于40時,就會形成大塊料和結圈。
(2)結圈的處理方法。首先通過調整熟料的三氧化二鐵或KH值,將結皮值控制在范圍內。其次將出磨生料直接入窯,出磨生料量占入窯投料量的70%以上,通過出磨生料內在成分的波動,加速窯結圈的剝落。一般處理12h即可達到目的。
窯尾形成的硫堿圈處理方法,首先降低生料或煤中的硫含量,其次通過增加系統通風量、延長火焰形狀、調整煤粉和生料細度等措施,提高窯尾溫度,促進硫堿圈的揮發,自行剝落,處理時間一般在2~3d。
1.3 紅窯事故的預防
紅窯分為兩類,一種是新磚掉落紅窯,另一種是磚薄引起的紅窯。這兩種引發的紅窯均需要停機處理,故預防紅窯事故十分重要。
(1)新磚掉落紅窯。窯徑大,砌磚采用砌磚機,若施工質量把控不到位,極易產生抽簽掉磚。除了關注正常的砌磚過程質量外,需要對砌磚機所架的兩側位置及上下兩點進行標記,砌完后,重點對3點鐘、6點鐘、9點鐘和12點鐘位置進行鑲入插鐵,特別是硅莫磚區域。有條件的廠家可以使用高溫膠泥進行濕砌,提高整體牢固度。
(2)磚薄紅窯。正常運行期間,重點做好窯皮平整性的維護,嚴防結圈結蛋對耐火磚的損耗,上面已敘述,不再重復。同時要關注副窯皮與主窯皮的位置和長度,根據主副窯皮長度優化鎂鐵尖晶石磚配磚長度;副窯皮容易頻繁剝落,建議副窯皮區域使用硅莫紅磚,增強抗剝落性能。
噴煤管燒磚的現象也占到紅窯事故的一定比例。預防方法是:首先每次定位時關注噴煤管整體的安裝位置,保證與正常生產位置一致性;其次,若更換內旋風備件時,要確認內旋風的角度和通風面積,防止加工失誤引起事故;第三,防止噴煤管內風風道被煤粉磨穿引起火焰形狀多變,臨時性應急可以降低內風風量,以保證窯的安全運行為重。
1.4 堆雪人事故的預防
堆雪人與窯門罩結構、篦冷機的性能有很大的關聯性。該公司使用的冷卻機是第三代充氣梁式,窯門罩小,三次風從單獨的三次風罩抽取,建廠初期到2013年經常性因堆雪人停窯。經總結分析,主要原因是小窯門罩結構決定了二次風的流向單一,不存在流向三次風管方向,風中熟料細粉濃度高,均全部入窯,在窯內加熱,再隨熟料帶回篦冷機,形成內循環,篦冷機高溫區有大量的高溫熟料細粉存在,是形成堆雪人的基本條件。
近年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首先將噴煤管位置放在窯內400mm~600mm,在窯口處形成一定距離的冷卻帶,防止熟料表面存在熔融物狀態下直接進入篦冷機;其次通過操作、配料和工序質量指標控制,減少飛沙料,降低內循環量;第三增加篦冷機前端面的空氣炮和增加充氣梁風機的風壓,當風室風機跳停后,加快篦速降低料層,強化冷卻;第四,檢修期間,做好篦板篦孔的驗收,保證暢通,安裝間隙符合規范,充氣梁內干凈無料,開機前必須將固定篦板上的雜物清理干凈,防止將篦孔進入的風堵塞或改變方向,有條件的可以預先輔設熟料或石子等塊狀物料。
1.5 篦冷機、窯門罩等高溫區域新修復澆注料爆裂剝落事故的預防
篦冷機一段和窯門罩立墻和項部,屬于高溫區域和大面積施工,烘烤難度較大。加之水泥廠檢修大多在冬季錯峰生產期間,施工和養護條件較差,易出現投料期間新修復澆注料爆裂剝落事故。
預防澆注料爆裂剝落事故,首先要強化施工質量,此區域必須強化膨脹縫預留和排氣孔的布置,在澆注料澆筑前,按250mm×250mm間距放置一次性筷子,澆筑初凝后,將筷子撥出,利于水蒸汽的排出。其次操作方面要注意烘烤和溫升速率。對窯投料后,優化篦冷機的操作,控制二、三次風溫上升速度。加快篦床速度和增大冷卻風機頻率來控制篦冷機內部風溫上升,以小于100℃/h進行控制,溫升速率與篦冷機澆注料的烘烤制度相一致,降低澆注料內部水蒸汽產生量,防止剝落和爆裂。
(1)做到事故原因分析全面性,克服“一事一議”和排除法的習慣思維。行業內針對事故產生的原因偏向于排除法,分析問題的原因局限在本次事故上,沒有全面排查。這種思維制定的預防措施,起不到根本性防控作用。
(2)事故重在預防控制,建立每類事故預警控制指標和處置應急方案,防止事故擴大化。一些水泥廠沒有建立預警指標和處置方案,等事故嚴重時,才制定處置方案,滯后性引起處置難度大,時間長和成本高。
(3)預防控制措施要堅持要到位。每次事故制定的預防措施是否到位要進行確認,更重要的是要對原來制定的預防措施進行檢查跟蹤,防止因檢修或備件壞,引起部分預防措施失效而引發事故。
工藝事故的預防控制,可促進系統均衡穩定和精細化管理水平,能降低產品運行成本和生產經營的安全風險。事故控制重在預防,首先需要轉變工藝事故控制理念,做到事故原因分析全面性,克服“一事一議”和排除法的習慣思維,建立每類事故預警控制指標和處置應急方案,其次要定期組織全面檢查驗證預防措施是否正常有效。
作者:楊金波
來源:《安康市堯柏水泥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備件網(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